10月5日,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成功结束“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那么,这项协定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
tpp协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与现有一些多边自贸安排相比,tpp谈判的重点在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并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因此追求“全覆盖”和“高标准”是其显著特征。
首先,tpp追求“全覆盖”。以往大多数自贸协定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而 tpp不仅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关税,还涵盖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的自贸协定。
其次,tpp在开放程度上明确指向“高标准”。例如,tpp在环保、劳工、原产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包含了诸多高标准的条款。专家指出,这些高标准或许体现了国际贸易未来的某种趋势,但是考虑到tpp所包含的国家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条款实际上超过了部分国家的现实情况和承受能力。
协定达成后,还面临哪些挑战?
首先是“批准关”。tpp协定需完成各国的立法或批准程序后方能生效。 12个国家政情各异,审议这份协定将面临政党之间、利益团体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
以美国国会为例,不少民主党议员批评这项协定将使美国丧失更多就业机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削弱环保意愿。包括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奥林·哈奇在内的一些共和党议员则对协定内容感到失望,认为美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过多妥协。美国一些劳工组织和环保组织也对tpp持明确反对态度,多次抗议示威。按照程序,美国国会要到2016年才会开始审议这项协定,整个过程也要数月时间。此外,加拿大本月中旬将举行联邦议会选举,届时产生的新政府是否认可现有谈判成果也还未知。
第二,tpp协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在tpp谈判参与国中,既有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文莱、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少专家指出,tpp要求显著地减少贸易保护,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对政府采购采取所谓机会均等原则,并对金融自由化设立高标准,超越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很可能超出了它们本国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罗斯福研究所经济学家亚当·赫什近日也联合撰文指出,tpp协定的谈判过程有很多大型商业游说集团的身影。从专利药品垄断权、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来看,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实际上已与“自由”贸易无关,而更多是关于“人为操作”的贸易——由主要受益者挑选有利可图的公司和产业。
中国如何看待tpp?协定达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tpp谈判结束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份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但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
近年来,随着中瑞、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上海自贸区等试点不断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前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呈现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开放格局。不少专家指出,tpp协定达成对中国的预期影响有限。
从世界贸易演进看,全球贸易格局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有其自身规律可循。当今,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达成高水平的双边和区域自贸安排,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机制,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新华社记者
(新华社北京10月6日电)资料来源/新华社 制图/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