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组织集中清理ppp项目库带来的余波还没有结束。不论是新疆多地暂停ppp项目建设,还是山东省刚推出ppp“规范管理年”活动,ppp的发展去向引人关注。背后显露出相关部门对ppp监管的目的并不是为了限制发展,实际上都是为了控制风险。这其中社会资本参与主体不够丰富值得关注。
ppp模式是当前我国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主流模式,发展前景广阔,不仅为金融机构进行资产配置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提供了相对安全的投资渠道。根据明树数据最新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至2018年3月底,全国范围内公布中标的ppp项目已达到10.45万亿元,ppp市场正式突破十万亿大关,3月ppp市场仍然呈现出较快的增长速度。
我国这么大的ppp市场,主要是银行理财等短期资金对接,存在期限错配。而国外主要以保险资金、养老资金等长期资金为主。要发挥金融机构的投融资主渠道作用,需要更多的保险资金入场。截至2017年底,保险行业资产总额达到16.75万亿元,较2004年增长超十倍,按照新“国十条”确定的目标,2020年保险资金可运用规模预计将超过20万亿元。2017年保险资金运用的平均收益率是5.77%,较2016年上涨了1.11个百分点。
保险资金亟待匹配具有长期投资价值且风险稳健的偏股类固定收益资产,以期提高资产收益率水平,加强久期匹配,平滑组合收益,而ppp项目融资需求正与保险资金投资需求存在天然契合点。
首先,ppp期限一般在25-30年,甚至有期限更长的。回收期长、现金流稳定等特点,与养老金、保险公司等的投资需求完美匹配,相对于银行有限的中长期贷款空间,以及其他机构亦面临期限错配的风险,保险资金具有难以比拟的期限优势;
其次,在收益匹配方面,保险资金投资时最关注资金的安全性,投资回报要求相对适中、稳健,而ppp项目微利的特征,又要求相对适中稳健的资本回报率,具有长期稳定的现金流,与保险资金的收益率诉求一致。
再者,保险资金进入ppp行业是互惠互利的事。保险资金能有效补充基础设施建设短板,并降低政府债务杠杆,并且如果将保险资金引入ppp项目时,能将把保险机制也一同引入,也有助于风险控制。而ppp建设不仅给保险资金提供了合理稳定的收益率,同时可在过程中销售工程保险、大病保险及农业保险等,获取保费收入,推动保险主业的增长。
保险资金有着投资期限长、资金量大、收益要求合理等特性,而大型基础设施类项目资金需求大,收益相对稳定,保险资金参与ppp项目投融资具有天然优势。这几年在相关监管部门的政策引导下,保险资金已在ppp市场中开展积极探索,但险资在进入ppp市场资金里的占比仍然相对较小。原因是多方面的,随着ppp项目种类的增多,风险也在加大。保险资金入场,以何种融资模式参与,如何合法及时退出方面,以及风险控制、交易结构设计、收益分配等方面的平衡,还有待更进一步完善。